从此再无MV,MicroVention正式更名为TerumoNeuro
来源:医休神介说、医休器械(www.yixiuqixie.com)
大家好,我是医休哥,据泰尔茂官网消息,2024年9月12日,泰尔茂(Terumo Corporation)的全资子公司MicroVention宣布更名为Terumo Neuro,立即生效。
MicroVention成立于1997年,2006年被Terumo Corporation收购。
据Terumo Neuro介绍,此次更名标志着公司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保持了公司对神经介入创新创造和商业化的承诺。
Terumo Neuro销售30多种治疗脑动脉瘤、缺血性中风、颈动脉疾病和神经血管畸形的产品。其产品销售到全球70多个国家。
Terumo Neuro总部位于加州,在加州阿利索维耶荷和哥斯达黎加圣何塞设有生产基地。
Terumo Neur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sten Schroeder在新闻稿中表示:“此次转型反映了公司的发展以及Terumo对未来的信心。18年来,我们一直以MicroVention为独立品牌,现在作为Terumo Neuro,我们将MicroVention的精华与Terumo家族的全力支持相结合。我们的文化、创新速度、对颠覆性技术的关注以及与医生的密切合作将保持不变。”
施罗德继续说道:“我们将与Terumo建立更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全新的视觉品牌,并在新名称和新口号“Terumo Neuro:Game-Changing Impact”下,打造更明确的品牌形象。我们的战略正在从我们的核心重点——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及其获取解决方案——扩展到涵盖神经血管患者护理全过程。”
Terumo Neuro新的企业官网:https://www.terumoneuro.com
医休点评:在国内很多医疗器械企业还在搞“布局”,各种拆拆拆的模式下,某明系、某诺系、某创系等等,但我们熟知的Stryker、Medtronic和Johnson&Johnson这样的跨国外资企业却在通过买买买的模式进行扩张,这些企业除了布局新技术新赛道,相比国内企业更重视品牌建设。MicroVention在神经介入领域已经是王者般的存在,但为了泰尔茂整体的全球品牌形象统一,还是将MicroVention这一深入人心的品牌忍痛丢进历史的档案袋里。反观国内不少企业的做法更像是做酱酒品牌,班底就那么一套人马,一是担心分赃不均,二是害怕错过了新赛道的市场红利,于是各种成立新公司去布局(抢)新赛道。
活下来,就是孵化成功,变成控股子公司,死掉的也无所谓。但这样的模式对大老板的格局和业务掌控能力要求非常高,据我们观察在医疗器械领域,这样的老板不会超过10个。所以很多这么玩的企业要么以后暴雷,要么反目成仇一嘴毛。
品牌建设,值得中国医疗器械的老板们好好学习一下。但他们现在思考的似乎是如何活下来,品牌是什么东西?能换口粮嘛?!
本文2024-09-17 17:02:24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409.html
阅读排行
- Recor超声RDN系统在美国启动上市后研究
- 国内首款,博视医疗秩光®眼底智能导航激光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 加速注射笔产能布局,英捷信医疗顺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现存问题:主要诊断选择错误、遗漏、不规范、手术操作编码遗漏、入院病情与出院诊断不一致
- 拥有28家康复医院的明州医疗,面对医保违规问题也束手无策
- 龙之杰的康复理疗设备被国家药监局通报为不符合标准
- 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哪个更吃香?
- 各地康复治疗师纷纷公布月薪,你在哪一档?
- 4亿!伟思医疗2024年营收较去年下降13.45%,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等难题,如何在康复+医美双轮驱动下迎接挑战?
- 国外议员高呼: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康复医疗!看来,不止中国的康复医疗面临着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