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院医生白天是康复师,晚上下班搞副业“收破烂”,主业还没副业挣得多!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
近日,成都一名年轻的康复师因为特殊的“副业”,意外走红网络,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
来源:丁香园
事情的主人公熊女士,白天在成都某家私立医院康复科工作,专门为住院的老年患者提供康复理疗、功能训练等服务。她的工作时间很固定:早晨8点准时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
但下班后,她的另一个身份就格外引人注意了——她经常匆匆赶往父母经营的一家废品回收站,帮忙“收破烂儿”,日复一日地整理废旧纸板、瓶瓶罐罐,搬搬抬抬,忙得满头大汗。
熊女士坦然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多干一点,他们就能少辛苦一点。同时,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还多学了一门生存技能。”
消息曝光后,网友们迅速热议起来,有的表示钦佩,有的则表示惊讶:
实际上,这件事戳中了康复行业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一个敏感点——收入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一直以来,公众对医生职业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高收入、高社会地位”上。但事实上,在基层尤其是民营医院,医生、康复治疗师的收入远远没有公众想象中那么丰厚。特别是近年来,医疗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医院运营成本持续上升,而康复科作为劳动密集型科室,其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工作强度大、收入偏低、职业发展受限的困境。
不少康复人选择在下班后从事一些副业,比如线上接单、开网店、做自媒体等,希望通过额外劳动,弥补收入不足的尴尬局面。而熊女士选择了更接地气的“收废品”,虽看似落差极大,却更体现了她对于家庭的担当和对于生活的务实态度。
熊女士的故事也引起了同行们的共鸣。不少医生、康复治疗师纷纷留言,讲述自己同样不为人知的副业故事:
面对这些故事,或许我们该反思:当行业的生存压力迫使医生们不得不靠副业维持生活时,是否意味着医疗行业的人才激励机制亟需调整?如何提高一线康复人员的收入与待遇,留住真正的人才,而不让他们疲于奔命于工作和副业之间,或许才是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
每个光鲜背后,都藏着看不见的艰辛。熊女士的副业故事,只是无数医疗人真实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欢迎咨询:
本文2025-05-24 14:58:14发表“行业新闻”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803.html
- 脑血管病影像学临床实践 ((美)瓦尔M.朗格主编) (Z-Library).pdf
- 断层影像解剖学(第3版) ( etc.) (Z-Library).pdf
- 颅脑影像诊断学第3版 (于春水, 马林, 张伟国) (Z-Library).pdf
- 全科医生诊疗与处方手册 (戴德银、田卫卫、张德云) (Z-Library).pdf
- 詹韦免疫生物学 (K. 墨菲;C. 韦弗 周洪) (Z-Library).pdf
- 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学的病理生理基础 (戈兰) (Z-Library).pdf
- 实用临床药物治疗学 免疫失调 ((美)卡罗琳·S.扎因得(Caroline·S.Zeind)主编;张雅敏,徐彦贵主译) (Z-Library).pdf
- 实用临床药物治疗学 感染性疾病 ((美)卡罗琳·S.扎因得(Caroline·S.Zeind)主编;夏培元,吕晓菊,杨帆主译) (Z-Library).pdf
- 实用临床药物治疗学 神经系统疾病 ((美)卡罗琳·S.扎因得(Caroline·S.Zeind)主编;王长连,吴钢主译) (Z-Library).pdf
- 儿童临床用药指南 (高原,张晓英) (Z-Library).pdf
阅读排行
- 手慢无!10款已上市密网支架·最全参数对比
- 加速注射笔产能布局,英捷信医疗顺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现存问题:主要诊断选择错误、遗漏、不规范、手术操作编码遗漏、入院病情与出院诊断不一致
- 靠大单品融资超13亿元,这家关节植入物制造商16年只做一个产品
- 拥有28家康复医院的明州医疗,面对医保违规问题也束手无策
- 基于运动想象范式,搭建独特算法,韶脑科技有望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1/3
- 虚之实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占领全球AI+脑科学战略高地
- 最新的中国康复医学专科排行榜发布啦!快来看看全国前十名的顶级康复科是什么样的~
- 全国首个!河南省对17项最新整合的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吞咽功能训练收费最高!
- 浙江省医保局为脑机接口项目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