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颅内穿通微导管获批:或将引领CICAO术式变革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神介说
作者:医休哥
颈内动脉闭塞(ICAO)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认为闭塞时间超过4周的称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无症状的CICAO卒中复发率低,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者轻型卒中者的年复发风险为5%~6%,如果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卒中的风险可能更高,随着颈动脉闭塞的临床检出率增高,CICAO的治疗更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CICAO的统一治疗规范。
一、CICAO流行病学特征
CICAO的临床表现差异大,74%~94%的CICAO患者通常无症状的,所以目前对于CICAO的真实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清楚。6%~26%的患者出现病变同侧缺血性卒中,这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结局同样存在差异。
CICAO流行病学研究
一项基于美国白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症状性ICAO的发病率约为6/10万,因此推算美国每年可能有15000~20000例因ICAO引起的缺血性事件发生。
英国曼彻斯特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年期间连续38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50例存在ICAO,占比13.2%;
另外一项旨在研究动脉造影与脑血管症状的关联性研究发现,25%的缺血性卒中存在ICAO。
CICAO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CICAO最常见的病因,约占70%,常见于老年人和男性。在年轻患者中颈动脉夹层是较常见的病因;其他少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脑动脉瘤、垂体卒中、巨细胞动脉炎、Moyamoya综合征、外伤、放射、辐射和颈动脉手术等。
二、COICA的分类
CICAO分为以下四型:
A型闭塞指ICA近端为锥形闭塞且留有空腔;B型闭塞指ICA近端为非锥形闭塞且留有空腔。A型和B型闭塞都有来自其侧支循环或ICA床突上段的逆行血流,出现海绵窦段或岩骨段血管的重构。
C型和D型闭塞指ICA近端完全闭塞,颈总动脉(CCA)直接延续为颈外动脉(ECA)。C型闭塞存在海绵窦段或岩骨段血管重构,D型闭塞则不存在。
以上四种类型相比,A型和B型闭塞的再通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反流至后交通及以上者成功率29%、反流至眼动脉者33%、反流至床突段者73%、反流至海绵窦段者80%、反流至岩骨段及以下者93%。
另外,闭塞时间是影响开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闭塞时间越长开通成功率越低,但是真正的血管闭塞时间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目前临床多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推测闭塞时间。
影像学检查
颈动脉闭塞的评估至关重要,包括临床症状评估(是否是症状性闭塞),血流动力学评估(是否存在脑血流低灌注),颈动脉闭塞状况的评估(包括闭塞的时间、闭塞长度、血管的迂曲度和闭塞的性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诊断CICAO的"金标准",对于判断闭塞血管的长度、闭塞残端形态、远端反流情况、代偿情况以及血流速度等有明显优势。
三、CICAO的治疗
CICAO的远期卒中率是正常人的8倍,无症状者卒中复发率低,年卒中发生率<2%。有TIA或者轻型卒中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为5%~6%,如果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卒中风险是前者的两倍。
CICAO的治疗包括药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及血管成形术、复合手术,以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I-CI)。
·药物治疗
CICAO发生自发再通的概率较小,目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他汀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尽管CICAO患者接受了强效的药物治疗,但其年卒中发生率可达到6%~20%。总体来说,药物治疗不够全面,仅会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CEA治疗COICA曾经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手术方式,然而有研究报告,CEA治疗后再通成功率仅41%,成功开通闭塞段具有一定难度。CEA以反流血到达颅底的COICA为适应证,对于病变局限于颈内动脉起始段的患者,建议行单纯CEA治疗。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I-CI)
既往少数非随机对照研究表明,EI-CI治疗结果较为乐观。但EI-CI治疗并不能明显降低病变同侧大脑半球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风险。
血管内介入治疗(EI)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EI治疗COICA的有效性,逐渐取代上述两种手术方式。与CEA相比,EI不局限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对颅内段病变同样适用,置入支架被认为是治疗复杂性血栓的最有效方法。
复合手术
传统方式包括CEA以及血管内成形术。我国专家建议:岩骨段以上的长节段闭塞,可考虑复合手术或单纯介入治疗;对于闭塞段在岩骨段以下者,CEA联合取栓球囊导管治疗,成功率较高且较为安全。随着手术治疗的进步以及新型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会逐渐增高。
推荐意见
根据2019年发布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意见:
1-颈内动脉岩骨段以下的CICAO首选CEA,术中可联合使用取栓球囊导管拉栓。
2-术前影像学评估考虑原始闭塞段在岩骨段以上的,无论闭塞长短均建议行单纯介入治疗。
3-CICAO闭塞段自起始段至岩骨段以上的长节段闭塞可考虑杂交手术或单纯介入治疗。
4-术前评估认为原始闭塞段在颈动脉起始段的CICAO,手术均建议安排在复合手术室。
四、CICAO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影响开通的因素
CICAO血管再通非常规手术,手术难度大、术中发生不可预知情况多、手术风险高,因此对术中资质、手术室配置要求高。
·患者因素
残端形态以及远端返流程度,闭塞时间,血管迂曲程度等;
·器械因素
较硬导丝容易夹层或穿孔,导丝头端较软,无法通过或困难,微导管和导丝匹配欠佳,支撑不足及主动脉弓形态;
根据CICAO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现状,北京久事神康设计开发了首款颅内穿通微导管,旨在为导丝通过狭窄病变提供支撑,有效建立通道更小的直径与导丝配合锥形头端利于在狭窄病变穿过。
目前该产品已经取得注册证,预期用途为:颅内穿通微导管用于在介入手术中,辅助导丝顺利通过血管内狭窄部位。
颅内穿通微导管产品设计特点:
·神经导管首创锥形头端
跟踪性:导丝通过后,锥形头端更容易跟进导丝前进
穿通能力:在狭窄部位具有较高的穿通能力,辅助导丝越过狭窄找到真腔
·不锈钢丝Braid结构
操控性好:转动反馈响应及时,越过病变时容易控制头端
前进柔软:迂曲血管中通过能力强,尤其是虹吸弯处的病变,通过性更好
·渐进式管身设计
外径细:1.7F(0.57mm)超细外径,通过性极佳
内径小:0.015inch内腔,与0.014inch导丝配合紧密,递送能力更强
由近及远尺寸渐变:最佳力传导结构设计,术者近端推送,远端及时受力反馈,导管更好的跟进
130/150cm两种有效长度:适合颈内动脉近段和岩骨段以上狭窄部位穿通:
解剖结构设计:长度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合理设计,避免过短无法穿通远端狭窄;避免过长,在体外远离术者操作最佳舒适区域,根据患者,按需选择。
医休点评:小改进,大智慧
大家看到这个产品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早有类似的产品了呀”,“这算啥创新啊?”,“不过如此...”
不过小编的观点是:“小小的改进,蕴含了大大的智慧!”
从整体外观看,虽然只是把外径做细,头端做成锥形收口形状,并没有看到什么令人惊叹的设计。但在头端长度仅为1.5mm的尖端既要够细,又要够韧,久事神康在追求极致的设计背后,是对制造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精度要求及对传统工艺的极大挑战;
这不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行为,久事神康的董事长吕纬岩女士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做好产品,保证产品品质是久事神康这家企业最为在意和专注的地方...”,对公差控制,对生产环节的细节要求,毫厘之差,皆系生命之重。这些无法全部呈现在产品外观上的东西,都是久事神康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招募
目前该产品正在全国陆续挂网中,欢迎经销商小伙伴联系久事神康的企业人员对接;
在CICAO的术式探索中,也欢迎神经介入临床医生联系交流,和企业及全国的术者们一起探索颅内穿通导管的临床应用。
对术式创新探索有兴趣的可以直接联系医休哥。
北京久事神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三类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公司始终秉承“诚信、创新、卓越、高效”的精神,创新研发临床应用前沿的颅内血管介入和植入医疗器械,满足中国临床需求;传承大国工匠精神,打造高端植介入颅内医疗器械民族品牌。
本文2025-07-21 10:32:04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