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卷起来了:卖面包、奶茶、文创,康复医院能不能也跟着“卷”起来?

栏目:行业新闻发布:2025-05-10浏览:2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

最近,江苏扬州市中医院因为自制的“药膳面包”被仿冒,不得不发出一纸声明,引起不少网友围观。没想到,医院跨界卖面包竟然这么火爆,每天只卖两个半小时,还能一天卖出3000个,常常售罄。

图源:扬州市中医院

扬州市中医院不是孤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卖起了养生面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推出折耳根烤肠面包和威宁大洋芋;

曾经的解放军第253医院因为“253面包”火了几十年,如今更成了地方特色。

不仅面包卖火了,医院里的各种饮品、文创产品也被相继卷了起来:

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荷叶茶,火锅伴侣名头响亮;

浙大邵逸夫医院推出的“邵医咖啡”,在社交平台频频刷屏;

上海多家精神卫生中心,让患者们做咖啡师,通过一杯杯咖啡逐渐回归社会;

上海嘉定中医院、重庆江北中医院甚至推出了“养生奶茶”,成了“奶茶党”们的新宠;

贵州省人民医院干脆把自家月饼做成了爆款,注册商标后全国线上线下热销。

医院做副业,已经从新奇事变成了风潮。医院们纷纷把副业做成了主业的“待遇”:高品质、文创化、有故事、有情怀。

于是康复哥问了问AI,康复科或者是康复医院能不能也跟着“卷”起来?让它给我们提几点建议:

以下为AI创作

01.康复辅具玩文创

提到文创产品,康复医院有天然优势:许多康复设备或辅具外观单一、设计保守,如果通过创意包装成文创产品,或许会更受欢迎。

比如:

儿童康复的器械设计成IP玩偶形象,打造卡通轮椅、助行器;

把传统单调的康复训练器械,加入时尚配色和艺术元素,设计成限量款;

与热门动漫或文创IP联名合作,制作辅助用品和康复装备,比如“大白款”辅具。

“好看又好用”的康复辅具,自带传播属性,患者和家属自然乐意购买或租赁。

02.康复营养的“药膳系”餐饮

康复营养近年越来越被行业重视,不少康复医院有临床营养科或康复营养师,但整体服务形式仍较单一。

学习综合医院的经验,将“康复营养”产品化,推出“术后康复餐”、“骨折康复餐”、“神经康复餐”等特色营养餐点;

打造专属的康复饮品,如增强肌力、促进代谢的特色奶昔或茶饮;

定制各类适合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便当”,美味、安全、营养兼备,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这些美食产品不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能拉近医院与患者家属的情感距离。

03.康复文化IP与周边产品

康复医院同样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完全可以结合患者故事、康复理念开发系列IP产品。

设计专属医院IP形象和吉祥物,做成周边产品如抱枕、钥匙扣、服饰;

推出康复主题绘本、漫画,讲述康复的感人故事;

举办患者手工艺展览和文创市集,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创作、展示及义卖。

这种康复IP文化既体现了医院的人文温度,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04.康复服务衍生品:家庭康复工具包

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家进行延续康复训练,这给康复医院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

设计配套家庭训练工具包,包括简化版训练器材、康复训练手册、视频指导;

推出“云康复”订阅服务,定期线上互动答疑,让患者足不出户也能高效训练;

利用AI或智能辅助技术,提供远程康复训练设备出租服务。

这种康复服务衍生品,是医院拓展服务范围、扩大市场影响的重要渠道。

小结:跨界“卷”起来,康复不掉队

面包、奶茶、文创,医院跨界的本质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品牌影响力的大胆尝试。对康复医院而言,更要学会主动创造需求,跨界“卷起来”。

毕竟,“康复”本身是个温暖、充满人文关怀的领域。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条件,把康复服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创造更多可能性。

大家觉得这些想法如何?或者是康复医院还能卖些什么?欢迎留言互动!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